507.董秋农的故事07——《好男儿血洒抗日疆场》


“派兵去山东!”1938年,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伟大号召。

很快,肖华率领一一五师“东进抗日挺进纵队”抵达乐陵,由此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关内第1个抗日根据地——冀鲁边区根据地。董秋农被任命为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(副旅级)。

此时,日军疯狂地扫荡冀鲁边区,不断增设据点、岗楼,向抗日根据地步步进逼。还常常聚集重兵,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,企图搞垮八路军,占领整个边区。

英勇善战的八路军不但没有被打垮、压垮,反而越战越强。为了打破日军的封锁,根据地组织群众和指战员利用夜晚在周边挖交通沟。

一天,董秋农将自己的勤务员叫到跟前,语重心长地说:“眼下,咱们正在开展挖交通沟运动。为了早点完成任务,我想让你去和大家一起挖交通沟。你看怎么样?”

勤务员有些不舍地说:“部长,我要是走了,你身边没有人哪行啊?”

董秋农笑了笑,摸摸了他的头说:“你看,我还年轻着呢。没问题的,我能照顾好自己!”

1939年9月,八路军总部向一一五师发出指示:肖华活动之冀鲁边地区粮食困难,敌之封锁严密,应以一部转入鲁西。据此,肖华领导的挺进纵队主力先后分9批共1.5万余人,从冀鲁边区向鲁南和鲁西转移。董秋农所在的政治部是最后一批转战部队。

同年10月,在转战途中,政治部得到情报:日军汽车大队将满载士兵从糜镇据点到孙禄村岗楼。政治部符竹庭主任和董秋农等研究决定,在此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。

迅即,董秋农带着干事进行实际勘察。他们发现王举家村的位置在鬼子两个据点中间,是日军汽车必经之路,不但离日军的炮楼较远,战斗打响后敌军难以支援。而且王举家村紧挨着公路,容易接近敌人。附近还有四五个小村子,有利于埋伏、撤退。

因此符主任和董秋农决定,就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。为了保护群众,指战员首先将村里的群众都转移了,之后和随行的特务连战士分散隐蔽,修筑工事。他们从围子墙上挖开枪眼,把手榴弹握在手中,随时准备战斗。

当日军汽车队驶到东边的解孟村边时,狡猾的日军怕有埋伏,都跳下车来,胡乱朝四周打了一阵子枪试探,给自己壮壮胆。见没有动静,这才放心地上车继续前行。

隐蔽在大树上的侦察员见日军车队终于进入伏击圈,忙向院子里大喊:“进来了!”随手把一颗手榴弹使劲儿一扔,炸毁了日军车队前面的道路。工事里的指战员听到信号后,立刻向鬼子的车队发起猛攻,机关枪、步枪一齐开火,手榴弹在敌车队中四面开花。

突如其来的袭击,使日军乱作一团,胡乱跳下车,用汽车做掩体,向我军阵地猛烈还击,还有几个鬼子干脆钻到车底下往外射击。

埋伏在高处的我军战士用机枪一阵扫射,压住了敌人的火力。特务连一个战士勇敢地弓着腰绕到车队后面,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投向开枪的日军,腹背受敌的鬼子随着一声声巨响,血肉横飞。我军战士越战越勇,不一会儿,日军的汽车全都冒起股股黑烟……

十几个日军被消灭后,剩下的赶紧钻进路边的苇塘里,还有的趴在汽车底部伺机逃命。

身为敌工部长的董秋农为了争取残敌投降,手提三八大盖,一个箭步跃出掩体。他一边跑向着火的汽车,一边用日语向日军喊话。不料,一颗罪恶的子弹,从躲在汽车底下日军的枪口中射出,董秋农中弹倒下,壮烈牺牲。

为了给董秋农部长报仇,战士们乘胜出击,除俘虏1个日本兵外,其余日军全部被击毙。此战缴获了20余支长枪和一些弹药,炸坏了敌车队的全部汽车。

八路军速战速决,快速撤离了战场。而年仅29岁的董秋农却永远长眠在这片他为之战斗的土地上……

wps2.jpg


发布日期: 
2021/06/01